受此影响,台灣在1982年起头了农地污染的摸底普查。张尊國提到,最初的监测因此画“网格”的法子来举行的——将4km X 4km即1600公顷地皮划为一個查询拜访单位,然后再将查询拜访单位用“#”划分成9個分區,在每一個分區抓样后夹杂,以夹杂样来代表一個查询拜访单位的环境。按照这类法子,全部台灣的平地大要可以划分出800多個查询拜访单位。查询拜访成果分为1~5五個品级,3品级至关于布景值,四、5品级被认为疑似污染或是肯定污染。把四、5品级的网格再举行更细的划分,即以100公顷为划分单元再查询拜访,若是查询拜访成果依然是四、5级就举行更细的划分,以25公顷乃至1公顷为单元,这就是那时查询拜访的架构系统。画“网格”的查询拜访法子统共监测采样的点数约有一万多笔数据,确认到达5级的数量约是1024笔,即1024公顷地皮面积。这一架构系统的查询拜访从1983年延续到1987年,厥后举行的是中样區查询拜访和精密查询拜访。直到1999年台灣建立“泥土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會”(SGR)今后,画“网格”的查询拜访法子才有所扭转。
“当时候我提出一個构思、观点——只如果浇灌统一區域的水源出问题,这個區域就城市出问题。我把全台灣农地用浇灌體系的水利小组举行划分,每一個水利小组大要有100公顷的农地。农政单元农業出产的肥力查询拜访相對于比力密集,250m X 250m一個查询拜访点,统共有13万笔数据,比环保单元多不少,并且很周全。以是,厥后我就改用农政单元的数据。农政单元检测重金属用的是0.1MHCl萃取的法子,每30~40年转動查询拜访一次。固然检测法子纷歧样,可是我认为重金属含量有了相對于性的比力,按照这個我成长了一個挑选模式,用本钱较低的便携式XRF去筛查,可以用来做半定量阐發。筛查完后把弥补数据與农政单元原始数据相连系把等浓度线画出来,再拔取采样点举行检测。挑选成果是全台灣浇灌农地面积为40~50万公顷,水利小组一共3400多個,此中有问题的大要是88個,占2%~2.5%,污染农地总面积约15000公顷,與前面提到的400公顷相差甚大。以是政府不信赖我的筛查成果,可是厥后颠末验证,我划出的认为有问题的區域大要40%會跨越管束尺度,20%會跨越监测尺度,以是厥后他们就信赖了我的筛查成果。总的来讲,台灣高危害农地就是适才提到的15000公顷,扣掉农舍、门路等大要一半摆布是现实在耕作的农田,这就是台灣如今大要的农地污染环境。”张尊國说。